• 關注我們

    首頁> 新聞資訊> 企業黨建

    企業黨建

    莆田龍眼,最好的桂圓、最早的莆商
    發布時間:2022/6/10 11:01:19     瀏覽次數:1734     來源:福建廣電網絡集團莆田分公司

    莆田龍眼,最優的品種 

    興化桂,最好的桂圓 

    桂圓商幫,最早的莆商 

     

    龍眼,莆田四大名果之一(供圖/萩蘆鎮)

     

    百里龍眼海(視頻/莆田電視臺、天桂食品)

    01 

    莆田龍眼,最優的品種 

    莆田龍眼栽培

    至少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

    據唐御史黃滔(莆籍進士)

    在《黃山黃巖寺碑銘》記載

    唐時莆田東峰廟已有龍眼栽植

     

    莆田龍眼 

    果大肉厚、肉脆味甜。(供圖/天桂食品)

    千年來

    莆田人精耕細作,注重良種良法 

    栽培技術世界領先 

    結合莆田得天獨厚的氣候

    土壤等自然條件

    成就了莆田龍眼獨具優異的品質

    1993年,榮獲“中國農業博覽會銀獎”

    2008年,被列為“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”

     

    龍眼花 

    莆田龍眼,4月至5月開花。(攝影/佘琦輝)

     

    疏花疏果 

    去除部分花和幼果,以保證龍眼品質。(供圖/劉國強)

    莆田龍眼種植面積近7萬畝

    主要分布在

    木蘭溪、延壽溪、萩蘆溪三大溪流沿岸

    現有龍眼品種80多個,全國最多 

    最著名的有

    “烏龍嶺”“水南1號”“松風本”

    “油潭本”“立冬本”等

    莆田本土品種

     

    品質果中之冠(攝影/許偉東)

    【烏龍嶺】 

    本土焙干最好的品種之一 

    種植面積大 

    母樹出自郊尾鎮塘邊村烏石嶺

   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

     

    烏龍嶺(供圖/天桂食品)
     

    【水南1號】 

    國內單果最大的優質品種 

    品質達國家一級標準,國內領先

    是第一個通過農業部審定的龍眼新品種

    鮮食焙干俱佳

    母樹出自黃石鎮水南村

    9月中旬成熟

     

    水南1號(攝影/劉國強)

    【油潭本】 

    本土豐產穩產的品種 

    鮮食好,焙干更好

    母樹出自華亭鎮油潭村

    9月中旬成熟

     

    油潭本(攝影/鄒北軒)
     

    【松風本】 

    本土優質晚熟品種 

    母樹出自黃石鎮七境村

   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成熟

     

    松風本(攝影/陳偉建)

    【立冬本】 

    本土最晚成熟的品種之一 

    母樹出自華亭鎮后楓村

    10月中旬至11中旬成熟

     

    立冬本(攝影/佘琦輝)

    02 

    興化桂圓,最好的桂圓 

    宋代起興化桂圓名揚海內外
     

    素有“興化桂圓甲天下”之美譽 

    公元980年至1912年間

    莆田稱為興化軍、興化府

    龍眼,烘焙后稱為“桂圓”“桂圓干”

    所以,莆田桂圓亦稱興化桂圓

    在莆田,每年有近70%的

    龍眼會用于焙制桂圓

     

    興化桂圓(供圖/方家鋪子)

    興化桂圓

    風味獨特、富有營養

    具有開胃健脾、補虛益智、養血安神等

    藥食同源的功效

    歷史上有“南桂圓、北人參”之稱 

     

    藥食同源(視頻/方家鋪子)

    興化桂圓采用古法烘焙 

    該烘焙工藝源于唐末 

    經歷千年,世代相傳,獨具特色

    古法桂圓烘焙工藝

    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

     

    興化桂圓(供圖/方家鋪子)

    古法烘焙要經過九道工序 

    采摘、剪枝、浸洗、搖砂

    預曬、初焙、分篩、復焙、分裝

    通常3斤龍眼焙干1斤桂圓 

    粒粒皆精華

    【采摘、剪枝】 

    采收后的果實

    手工剪下果粒,去破裂果、畸形果

     

    采摘(視頻/來源莆田僑鄉時報、天桂食品)
     

    【浸洗】 

    在清水中浸洗5-10分鐘

    洗去果皮灰塵和軟化果皮

     

    浸水(視頻/來源于網絡)
     

    【搖砂】 

    把龍眼與細河砂、姜黃粉放入“搖砂筐”

    因龍眼品種不同

    經歷300-500次的搖動

    將果殼磨薄、變滑、掛黃

    使之烘焙時易受熱

    焙干后美觀、好剝、防斑、防腐、防蟲

     

    搖砂(視頻/來源于網絡)
     

    【初焙】 

    龍眼木、龍眼枝作為燃料

    烘焙出來的桂圓

    色澤均勻,不會變黑

    并且自帶天然果木清香

     

    初焙(視頻/方家鋪子)
     

    【分篩】 

    初焙結束后,將半成品桂圓回軟
     

    按果徑進行等級分篩 

    特級(果徑≥27毫米)

    一級(26毫米≤果徑<27毫米)

    二級(25毫米≤果徑<26毫米)

     

    分篩(視頻/莆田電視臺)
     

    分篩后再次分別進行復焙

    最終經過一系列工序

    龍眼才算真正脫變成桂圓

     

    桂圓(供圖/天桂食品)

    制好的桂圓

    色澤黃亮,皮不塌陷 

    果肉晶瑩,軟糯香甜 

    可煮湯、煮茶、煮粥、泡酒

    耐煮耐泡,吃法百搭

     

    吃法百搭(供圖/天桂食品)

    03 

    桂圓商幫,最早的莆商 

    宋代開始,興化桂圓

    皇家的貢品,百姓的珍品 

    據《興化府志》記載

    宋代興化軍每年向朝廷進貢

    桂圓一千二百九十五斤

    被列為宋廷指定貢品

    大量運銷江浙和江淮地區

    還通過海運遠銷到

    高麗、越南、琉球半島等地

    是宋代興化對外貿易最重要資源之一 

     

    早期商戶售賣興化桂圓的牌匾(供圖/山人藝術館)

    明代,興化桂圓 

    是興化商人外出經商的重要資源

    足跡遍布海內外各地

    促使興化商幫逐漸形成

    出現“無興不成鎮”的局面

     

    致富果(供圖/印象綬溪公司)

    清代,興化桂圓 

    知名度很高

    全國各地約有200家

    興化商人經營的桂圓干商行

    主要分布在

    上海、寧波、南京、杭州、天津等地

    不少興化桂圓商行

    名揚全郡,富甲一方

     

    捷春桂圓行 

    清道光年間,涵江梧塘鎮南坡村人連大春創辦,在滬、杭、寧等地知名度很高,具有行業定價權,制定了桂圓大小分類三個等級標準,還模仿上海安胎丸的包裝,取名“捷春丸”,按粒賣,上海各藥鋪老中醫開處方時,經常有一味處方:“捷春丸一粒”。發家后帶領梧塘村民共同致富,成為了著名的梧塘桂圓幫。(供圖/驃騎)

     

    義興號桂圓行 

    由涵江霞徐“黃家門”創辦,從“義興號”開始,約有200年歷史,不僅在涵江創辦了多家商號,還在寧波創辦了多個桂圓行。在清同治、光緒年間連續創辦了“瑞裕”“鼎和”“大同”“泉裕”四大桂圓家族商行,經營的桂圓數量約占興化總量的三分之一。(攝影/黃智三)

    清代,興化桂圓商幫

    以村落集聚發展為主
     

    如梧塘、華亭、楓亭、郊尾等地

   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梧塘桂圓幫 

    梧塘的桂圓商發家后

    回鄉蓋起了一座座大厝

    歷經滄桑

    現在依舊能在紅磚古厝的斑駁中

    看到一個個家族曾經的輝煌

     

    梧塘鎮漏頭村紅磚古厝群(圖片/林瀚)

     

    盧富茂大厝
     

    位于梧塘鎮西莊村。清朝道光年間,梧塘西莊村盧友仕去蘇州雜貨店當學徒,滿師后獨立擺攤做生意,把莆田特產桂圓取名“盧富茂”運過去販賣,發家致富后,回鄉蓋起了“百廿間”大厝,也稱為“盧富茂大厝”。主厝為三進六天井、單層五間廂再加后供堂。三座建筑物橫向一字排開,成為當時梧塘古街標志性的建筑。(攝影/佘琦輝)

     

    泗州芳萊號
     

    位于梧塘鎮松西村。是梧塘境內首屈一指的大商戶,主要經營桂圓兼紗布生意,經營規模十分龐大。(攝影/佘琦輝)
     

     

    蔡氏萬興堂宅
     

    位于梧塘鎮沁后村。當年修蓋時瓷磚泥土等都是從國外進口,每塊紅磚大約有5斤重,所以至今房屋結構還比較完好。整座大宅有將近60個房間,大宅內至今還保留著當時的烘干桂圓的設備。(攝影/佘琦輝)
     

     

    莊喜宅
     

    位于梧塘鎮九峰村。莊氏主人在外地經營桂圓生意,致富建起面闊七間的單層祖厝,磚木結構,后又建了兩排面闊五間的雙層廂房,一塊大磚埕環繞在三座古大厝之中。(攝影/陳良錦)

    清末至民國時期

    福州興化商幫最為著名 

    在福州聲望很高,居商幫之首

    掌控了福州地區桂圓等多個行業 

    福州下杭街亦稱為”興化街”

    是興化商人云集之地

    70%的商鋪由興化商人創辦

    涌現出了一批大商號

    如“義美”“蔡大生”“四德”等

    執福州商業牛耳

     

    福州興安會館 

    位于福州市下杭路86號。清代由莆田、仙游商人共同所建,是興化商幫各堂會在福州聚會議事的場所。會館坐南朝北,縱貫上杭、下杭兩條路,面積2000多平方米。(供圖/福州興安會館)

     

    德發京果行 

    位于福州市下杭路144號。創辦于清光緒年間,是福州南北京果行業中的老字號,與其余三家分店合稱“四德”,當年在商界有“京果水牛”之美譽。(供圖/驃騎)

    ?
     

    一顆龍眼

    開拓了一條莆商致富路

    一粒桂圓

    濃縮了半部莆商發展史

     

    龍眼飄香(攝影/陳福珍)

    碧葉襯龍眼,十里流金黃 

    煙火出桂圓,馳名甲天下 

    END 

    來源|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


    分享到:
    熱點新聞
    福建省莆田市廣電網絡集團莆田分公司 96311 ptgdwlwz@163.com
    + 關注我們

    友情鏈接

    龍巖分公司

    Copyright © 2018 福建廣電網絡集團莆田分公司 版權所有 閩ICP備12011212號
    96311
    www.eee755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