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關注我們

    首頁> 新聞資訊> 企業黨建

    企業黨建

    莆田元宵:(3)皂隸舞巡安開道
    發布時間:2022/2/8 17:21:37     瀏覽次數:793     來源:福建廣電網絡集團莆田分公司

    正月初六 

    莆田楓亭鎮麟山宮過元宵 

    看千人游燈,賞千年儺舞 

    感受閩越古俗 

     

    麟山宮皂隸舞

    一種民俗奇觀,1988年入選《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福建卷》,目前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。(攝影/郭勁瑜)


     

    01 

    千年儺舞皂隸舞  

     

    麟山宮皂隸舞

    源于西漢“儺舞” 

    是一種驅邪除妖的民間舞蹈

    清代開始盛行

    動作代代相傳,基本保持原貌

     

    西漢儺舞(攝影/林梅欽)

    皂隸舞在裝扮上非常古樸

    青面獠牙,頭插彩條

    黑衣紅褲,腿托綁帶

    手執竹杖,足登草履

     

     

    原始裝扮(攝影/張穎)

     

    足登草履(攝影/張穎)

    皂隸舞

    由“請牌”“開道”“收牌”三部分組成

    舞姿粗獷豪放,動作簡單質樸

    “盤腿跳”“左右跳步”

    “左右望”“左右擺”

    伴隨樂鼓聲、吶喊聲

    氣勢威赫,撼人心魄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舞姿豪放(攝影/曹巨波)

     

    02 

    皂隸開道鬧元宵
     

     

    每年元宵

    麟山宮境內三十八自然村 

    都會聯合舉行千人巡游 

    持續三天,繞道百里

    沿途張燈結彩、搭筵演戲

    觀者如云,熱鬧非凡

     

     

    麟山宮鬧元宵(攝影/曾炳麟)
     

     

    出宮(攝影/郭澤宇) 

     

    百里巡游(攝影/曹巨波)

     

    搭筵演戲(攝影/曹巨波)

    “皂隸”手持棍棒

    走在隊伍前方開道

    一到人多的地方就開始表演

    在鼓點炮竹聲中

    時而面對面,時而背靠背

    莊重肅穆,極具張力

     

     

    皂隸開道(攝影/曹巨波)

     

    皂隸舞表演(攝影/吳錦)
     

    麟山宮皂隸舞 

    源于古老儺舞 

    古代先民 

    用儺舞的陽剛之氣 

    震懾邪祟、驅瘟避疫 

    當今人們 

    用皂隸舞的獨特舞姿 

    表達喜慶之情,祈求國富民強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周邊景點推薦  

     

    【仙游文廟】 

     

    始建于北宋咸平五年(1002),是福建現存四個縣級文廟之一,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(攝影/張力)

    【楓亭塔斗山】 

     

    三面環山,東西臨海,有會元寺、玉皇殿、天中萬壽塔等,是集自然景觀、歷史文化、名勝古跡、生態園林和山海河田于一體的游覽勝地。天中萬壽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(攝影/張力)

    【龍華雙塔】 

     

    位于仙游縣龍華鎮燈塔村龍華寺前東西兩側。北宋大觀、政和年間(1107-1118)郭勇建造,為八角五層空心石質結構。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(攝影/胡昂)

    【西苑無塵塔】 

     

    位于仙游縣西苑鄉九座寺邊,建于唐咸通六年(865),為福建現存最古老的空心石塔,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。(攝像/張力)

    【東門石坊】 

     

    位于仙游縣鯉城街道東門社區。因清代仙游陳姓富商捐建金石書院受清廷褒揚,于清道光五年(1825)奉旨建坊,歷時30年竣工,坊高16米、寬8米,中間嵌著御賜的“樂善好施”橫匾,是古代石雕藝術的精品,被譽為“八閩第一坊”。(攝影/張力)

    【鯉城萬壽觀】 

     

    即金石山福神道院,位于仙游一中校園內,為紀念宋少師傅楫在此讀書,由傅楫第三子傅謙建于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經歷代重修現存明清風格,結構宏偉,造形雅觀。南宋愛國詩人、文學家王邁寫“少師楫公福神觀功德道院記” 文章對傅楫作了高度評價。(攝影/張力)

    【鯉城宋古橋】 

     

    位于鯉城街道南橋社區,橫跨木蘭溪。宋紹興八年(1138)由陳可大三兄弟捐資倡建,橋墩為宋代船形建筑特色。古橋全部用大石條鋪筑,兩旁石砌欄桿,橋南端立兩尊披甲戴盔手執長劍的“橋頭將軍”。(攝影/張力)

    【園莊東石土樓】 

     

    位于園莊鎮東石村,土樓稱“亦可樓”,呈方形,土木結構,高三層,墻壁最厚1.24米,用三合土夯筑,占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,是仙游縣目前保留最為完整的一座清代土樓。(攝影/張穎)

    【前連古民居】 

     

    位于仙游縣蓋尾鎮前連村,由16座大厝相互毗鄰,構成縱橫長達2.5公里的“丁”字形舊民居群,距今已有二百多年,是由一個連姓家族營建的古民居群。(攝影/張力)

    【濟川古村】 

     

    位于仙游縣石蒼鄉,是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漢代古村落,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。村內有千年古樹樟抱榕、禹門奇觀三級浪、宋代古塞石鼓山等眾多自然景觀。(攝影/張力)

     

    濟川樟抱榕(攝影/張力)

    【榜頭望夫塔】 

     

    位于仙游縣榜頭鎮南溪村高望山上,是全市海拔最高的塔,有著凄美哀婉的傳說故事,保存著唐代浮雕石刻、宋代石槽、明代古塞門、仙人臺遺跡、觀音洞等景觀。(攝影/張穎)

    【何嶺古驛道】 

     

    位于仙游縣榜頭鎮,海拔600米,長5公里。始修于宋,其后歷代建庵鋪階,建路亭植樹。有宋敷文閣待制陳讜、民國師長吳威等人的題刻。(攝影/張力)

    【楓亭太平陂】 

     

    亦稱太陽陂,始建于元大德八年(1304)。太平陂700多年幾經興廢,現存陂壩為明成化十八年(1482)十月重建。太平陂是觀看“溪海會流”的絕佳位置。2016年入選福建省水文化遺產名錄。(攝影/張力)

    【書峰百松村】 

     

    位于仙游縣書峰鄉,因擁有400多棵百年古松而得名。松林間有一條長達4公里的千年古驛道,是古代文人進京考試的必經之道,被稱為“狀元道”。(攝影/張穎)

    【游洋上宮支部舊址】 

    1927年4月,中共莆田特區委書記陳國柱(廖華),在興泰上宮馨山書院建立仙游縣第一個黨支部——中共上宮支部。(攝影/張力) 

    【度尾鹿鳴橋】 

     

    位于度尾鎮潭邊村,是歷史經濟名臣、南京戶部尚書鄭紀于明成化十年(1474)奉旨建造。鄭紀在題寫橋名之際,忽聽到山上鹿鳴,于是揮筆寫下“鹿鳴橋”。(攝影/張穎)
     

    END 

    來源|莆田市仙游縣融媒體中心


    分享到:
    熱點新聞
    福建省莆田市廣電網絡集團莆田分公司 96311 ptgdwlwz@163.com
    + 關注我們

    友情鏈接

    龍巖分公司

    Copyright © 2018 福建廣電網絡集團莆田分公司 版權所有 閩ICP備12011212號
    96311
    www.eee755.com